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2-19  124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降低生态绿化袋堆砌施工的难度、提高生态绿化袋喷水养护效率的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适用于坝体加高后堤坝防护工程。



背景技术:

防洪堤坝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堤坝坡面绿化不但可以保护环境,还能增强堤坝坡面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但是在坡面绿化过程中时常面临如何改善生态绿化袋的叠放效果、提高生态绿化袋喷水养护效率等工程问题。

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堤坝生态护坡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筒、延伸结构、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筒和收缩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筒和第二固定筒销杆安装在延伸结构的两端端部,所述第一固定筒、延伸结构和第二固定筒的底侧均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收缩结构,通过设置在第一固定筒、延伸结构和第二固定筒,能够通过延伸结构沿堤坝斜面设置,在将第一固定筒、定位筒、活动筒和第二固定筒内的防护网拉出,在连接扣的配合下,能够实现对堤坝表面进行防护,避免石子等滑落,保证堤坝稳定,该方法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优点,但难以同步解决坝体防渗和坡面绿化的问题。

鉴于此,为改善堤坝防护施工质量和效率,目前亟待发明一种可以降低生态绿化袋堆砌施工的难度、提高生态绿化袋喷水养护效率的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生态绿化袋堆砌施工的难度、提高生态绿化袋喷水养护效率的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

本申请提供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包括沿新筑堤坝的坡面,以及新筑堤坝与旧堤坝的接缝平台上铺设板底找平层,板底找平层的顶部浇筑有混凝土面板,接缝平台上部浇筑有坝间连接板,所述坝间连接板和新坝道面上分别设置有下部滑移柱和上部滑移柱,且下部滑移柱和上部滑移柱的底端分别通过柱底滑板与柱底滑槽连接,所述上下相对的上部滑移柱与下部滑移柱之间设置有柱间斜梁,上部滑移柱面向下部滑移柱侧设置有拉索卷扬机,滑移连接体与柱间斜梁通过梁内槽道连接,滑移连接体的下表面与密实体顶墩连接,所述滑移连接体通过控位拉索与拉索卷扬机连接,密实体顶墩的下部依次设置有顶压密实体、密实体底墩和袋体压板,生态绿化袋自混凝土面板的底部依次向上堆砌设置,袋体压板对生态绿化袋进行压密,新坝道面的上部设置可移动洒水养护车,洒水养护车通过撑杆吊索控制喷水管撑杆的倾斜角度,使悬撑喷水管可与混凝土面板平行,洒水养护车上设有养护供水装置,养护供水装置可向悬撑喷水管供水对生态绿化袋进行喷水养护。

优选的,所述柱底滑槽采用钢板轧制而成,其上设置与柱底滑板连接的倒“t”形的槽道,所述上部滑移柱和下部滑移柱均采用型钢轧制而成,分别与外部的卷拉设备通过拉绳或千斤顶相连,所述柱间斜梁采用钢板轧制而成,在其中间段设置与滑移连接体连接的梁内槽道,所述梁内槽道横断面呈“十”字形,所述顶压密实体采用液压千斤顶,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密实体顶墩和密实体底墩垂直焊接连接,所述袋体压板采用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台阶形,每块袋体压板的台阶数量为1个或2个,台阶的高度与生态绿化袋压密后的高度相同,宽度与生态绿化袋叠放后的剩余宽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洒水养护车包括养护车滚轮、养护车底板、养护车竖杆、养护车横梁和养护车撑梁,所述养护车底板采用钢板轧制而成,平面成矩形,所述养护车竖杆采用型钢轧制而成,在养护车底板上对称设置4根,并在养护车竖杆的顶端设置两个平行于养护车底板长边方向的养护车横梁,养护车撑梁置于养护车横梁的上表面,并在养护车撑梁的一端设置撑杆吊索,另一端与养护车平衡体通过平衡体吊索连接,所述喷水管撑杆采用钢管或型钢或钢板轧制而成,面向混凝土面板侧设置与悬撑喷水管连接的水管限位箍,与养护车竖杆通过撑杆转轴连接,水管限位箍采用喉箍,悬撑喷水管采用钢管或pvc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养护供水装置连通。

优选的,所述养护供水装置包括加压水泵和储水箱,置于养护车底板上。

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顶压密实体及袋体压板对生态绿化带施加竖向压力,并可通过柱间斜梁及控位拉索控制顶压密实体的竖向位置,降低了生态绿化袋堆砌施工的难度。

(2)本实用新型洒水养护车可沿新坝道面移动,并可通过与混凝土面板平行的悬撑喷水管对生态绿化袋进行喷水,降低了喷水养护难度,提高了采用生态绿化袋种植绿化作物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生态绿化袋叠放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柱间斜梁与滑移连接体和密实体顶墩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生态绿化袋喷水养护施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新筑堤坝;2-新坝道面;3-旧堤坝;4-接缝平台;5-板底找平层;6-混凝土面板;7-坝间连接板;8-下部滑移柱;9-上部滑移柱;10-柱底滑板;11-柱底滑槽;12-柱间斜梁;13-拉索卷扬机;14-滑移连接体;15-梁内槽道;16-密实体顶墩;17-控位拉索;18-顶压密实体;19-密实体底墩;20-袋体压板;21-生态绿化袋;22-洒水养护车;23-撑杆吊索;24-喷水管撑杆;25-悬撑喷水管;26-养护供水装置;27-水管喷头;28-养护车滚轮;29-养护车底板;30-养护车竖杆;31-养护车横梁;32-养护车撑梁;33-养护车平衡体;34-平衡体吊索;35-水管限位箍;36-撑杆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中的实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除非另作定义,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图3所示,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包括沿新筑堤坝1的坡面,以及新筑堤坝1与旧堤坝3的接缝平台4上铺设板底找平层5,并在板底找平层5的顶部浇筑混凝土面板6,在接缝平台4上部浇筑坝间连接板7,分别在坝间连接板7和新坝道面2上设置下部滑移柱8和上部滑移柱9,并使下部滑移柱8和上部滑移柱9的底端分别通过柱底滑板10与柱底滑槽11连接,在上下相对的上部滑移柱9与下部滑移柱8之间设置柱间斜梁12,并在上部滑移柱9面向下部滑移柱8侧设置拉索卷扬机13,将生态绿化袋21自混凝土面板6的底部依次向上堆砌,并通过袋体压板20对生态绿化袋21进行压密,生态绿化袋21堆砌完成后,在新坝道面2的上部设置洒水养护车22对生态绿化袋21进行喷水养护。

新筑堤坝1的重力式土石混合坝,在旧堤坝3的基础上向上填筑高度为8m。

新坝道面2位于新筑堤坝1的顶面,其宽度为15m。

旧堤坝3的高度为12m,采用重力式土石混合坝。

接缝平台4位于新筑堤坝1与旧堤坝3相接部位,其宽度为1m。

板底找平层5采用厚度为10cm的中粗砂材料摊铺而成。

混凝土面板6和坝间连接板7的厚度为10cm,均采用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浇筑而成。

上部滑移柱9和下部滑移柱8均采用规格为300×300×10×15的h型钢制成,分别与外部的横向控位设备通过拉绳或千斤顶相连。

柱底滑槽11采用厚度为2mm的钢板轧制而成,其上设置与柱底滑板10连接的倒“t”形的槽道,柱底滑板10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轧制而成,顶面与上部滑移柱9或下部滑移柱8垂直焊接连接。

柱间斜梁12采用厚度为5mm的钢板轧制而成,在其中间段设置与滑移连接体14连接的梁内槽道15,滑移连接体14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轧制而成,梁内槽道15横断面呈“十”字形。

拉索卷扬机13的工作电压为220v。

控位拉索17采用直径为30mm的钢丝绳。

顶压密实体18采用液压千斤顶,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密实体顶墩16和密实体底墩19垂直焊接连接,密实体顶墩16和密实体底墩19分别采用规格为100×100×6×8和200×200×8×12的h型钢轧制而成。

袋体压板20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台阶形,每块袋体压板20的台阶数量为2个,台阶的高度与生态绿化袋21压密后的高度相同,宽度为生态绿化袋21叠放后的剩余宽度相同,生态绿化袋21采用土工编织袋,其内填充砂性土材料。

洒水养护车22包括养护车滚轮28、养护车底板29、养护车竖杆30、养护车横梁31和养护车撑梁32,养护车滚轮28采用6寸的不锈钢滚轮,养护车底板29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轧制而成,平面成矩形,养护车竖杆30采用规格为200×200×8×12的h型钢,在养护车底板29上对称设置4根,并在养护车竖杆30的顶端设置两个平行于养护车底板29长边方向的养护车横梁31,养护车撑梁32置于养护车横梁31的上表面,并在养护车撑梁32的一端设置撑杆吊索23,另一端与养护车平衡体33通过平衡体吊索34连接。其中养护车横梁31和养护车撑梁32均采用规格为100×100×6×8的h型钢轧制而成,撑杆吊索23和平衡体吊索34均采用直径为30mm的钢丝绳,养护车平衡体33采用预制混凝土块。

喷水管撑杆24采用规格为100×100×6×8的h型钢轧制而成,喷水管撑杆24面向混凝土面板18侧设置与悬撑喷水管25连接的水管限位箍35,与养护车竖杆30通过撑杆转轴36连接,水管限位箍35采用喉箍,悬撑喷水管25采用直径30mm的钢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养护供水装置26连通,悬撑喷水管25上设有水管喷头27,撑杆转轴36采用球头直径为30mm的球铰链。

养护供水装置26包括加压水泵和储水箱,置于养护车底板29上。

水管喷头27采用节水喷头。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的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通过液压千斤顶带动袋体压板20对生态绿化袋21施加竖向压力,并通过柱间斜梁12及拉索卷扬机13上的控位拉索17控制液压千斤顶的竖向位置,降低了生态绿化袋21堆砌施工的难度;同时通过与养护车竖杆30轴连接的喷水管撑杆24对悬撑喷水管25角度进行控制,使悬撑喷水管25与混凝土面板6平行,从而将养护供水装置26内的水体输出到悬撑喷水管25内,使水管喷头27对生态绿化袋21进行喷水,降低了喷水养护难度,提高了采用生态绿化袋种植绿化作物的成活率。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新筑堤坝(1)的坡面,以及新筑堤坝(1)与旧堤坝(3)的接缝平台(4)上铺设板底找平层(5),所述板底找平层(5)顶部浇筑有混凝土面板(6),并在接缝平台(4)上部浇筑有坝间连接板(7),新筑堤坝(1)上方设有新坝道面(2),且新坝道面(2)与板底找平层(5)和混凝土面板(6)连接,所述混凝土面板(6)自底部依次向上堆砌有生态绿化袋(21),并通过压固机构对其进行压密,洒水养护车(22)对堆砌完成后的生态绿化袋(21)进行喷水养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固机构包括拉索卷扬机(13)、滑移连接体(14)、密实体顶墩(16)、下部滑移柱(8)和上部滑移柱(9),下部滑移柱(8)和上部滑移柱(9)均通过柱底滑槽(11)和柱底滑板(10)分别设置在坝间连接板(7)和新坝道面(2)上,并在上下相对的上部滑移柱(9)与下部滑移柱(8)之间设置柱间斜梁(12),所述拉索卷扬机(13)设置在上部滑移柱(9)面向下部滑移柱(8)的一侧上,所述滑移连接体(14)与柱间斜梁(12)通过梁内槽道(15)连接,且滑移连接体(14)的下表面与密实体顶墩(16)连接,滑移连接体(14)与拉索卷扬机(13)上的控位拉索(17)连接,所述密实体顶墩(16)的下部依次设置顶压密实体(18)、密实体底墩(19)和袋体压板(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底滑槽(11)和柱底滑板(10)均采用钢板轧制而成,柱底滑槽(11)顶面与上部滑移柱(9)或下部滑移柱(8)垂直焊接连接,柱底滑槽(11)上设置倒“t”形的槽道,所述柱底滑板(10)通过倒“t”形槽道与柱底滑槽(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滑移柱(9)、下部滑移柱(8)及柱间斜梁(12)均采用钢板轧制而成,梁内槽道(15)设置在柱间斜梁(12)中间段,且梁内槽道(15)横断面呈“十”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密实体(18)采用液压千斤顶,且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密实体顶墩(16)和密实体底墩(19)垂直焊接连接,所述袋体压板(20)采用钢板轧制而成并固定在密实体底墩(19)底端,袋体压板(20)横断面呈台阶形,每块袋体压板(20)的台阶数量为1个或2个,台阶的高度与生态绿化袋(21)压密后的高度相同,宽度与生态绿化袋(21)叠放后的剩余宽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养护车(22)设置在新坝道面(2)的上部,并在洒水养护车(22)上设有养护供水装置(26),所述洒水养护车(22)包括养护车滚轮(28)、养护车底板(29)、养护车竖杆(30)、养护车横梁(31)和养护车撑梁(32),所述养护车底板(29)上对称设置4根养护车竖杆(30),并在养护车竖杆(30)的顶端设置两个平行于养护车底板(29)长边方向的养护车横梁(31),所述养护车撑梁(32)置于养护车横梁(31)的上表面,并在养护车撑梁(32)的一端设置撑杆吊索(23),另一端与养护车平衡体(33)通过平衡体吊索(34)连接,撑杆吊索(23)一端与喷水管撑杆(24)连接,且所述喷水管撑杆(24)与养护车竖杆(30)通过撑杆转轴(36)连接,喷水管撑杆(24)上设有水管限位箍(35),并通过水管限位箍(35)固定有面向混凝土面板(6)侧的悬撑喷水管(25),悬撑喷水管(25)上均匀设有多支水管喷头(2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护车底板(29)采用钢板轧制而成,平面成矩形,所述养护车竖杆(30)采用型钢轧制而成,喷水管撑杆(24)采用钢管或型钢或钢板轧制而成,水管限位箍(35)采用喉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撑喷水管(25)采用钢管或pvc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养护供水装置(26)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护供水装置(26)包括加压水泵和储水箱,且养护供水装置(26)位于养护车底板(29)上,悬撑喷水管(25)通过加压水泵与储水箱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堤坝生态防护施工结构,包括沿新筑堤坝的坡面,以及新筑堤坝与旧堤坝的接缝平台上铺设板底找平层,板底找平层顶部浇筑有混凝土面板,并在接缝平台上部浇筑有坝间连接板,新筑堤坝上方设有新坝道面,且新坝道面与板底找平层和混凝土面板连接,混凝土面板自底部依次向上堆砌有生态绿化袋,并通过压固机构对其进行压密,洒水养护车对堆砌完成后的生态绿化袋进行喷水养护,本实用新型可降低生态绿化袋堆砌施工的难度,提高生态绿化袋喷水养护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晚华;李建华;唐桢;王大华;吴莉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港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