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防洪护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2-19  130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防洪护坡。



背景技术:

护坡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桥址所在河段,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会使河岸不断地坍塌。为保护桥梁和路堤安全,须在凹岸修筑防护建筑物。此外,因设桥引起河水流向变化,冲刷河岸而危及农田和村镇时,也须在河岸修建防护建筑物。

但是,现有的水利工程防洪护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

在发生洪水时,洪水形成的速度较快,而现有的防洪护坡无法快速进行安装,且安装强度不高,在洪水的冲击下容易发生垮塌,且无法降低洪水对防洪护坡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防洪护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在发生洪水时,洪水形成的速度较快,而现有的防洪护坡无法快速进行安装,且安装较强不高,在洪水的冲击下容易发生垮塌,且无法降低洪水对防洪护坡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使用的安全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防洪护坡,包括防洪板,所述防洪板顶部一体成型有一号卡座,所述防洪板底部固定开设有一号卡槽,所述一号卡槽和一号卡座相互配合,所述防洪板一侧两端均一体成型有二号卡座,所述防洪板另一侧固定开设有二号卡槽,所述二号卡槽和二号卡座相互配合,所述防洪板一侧中部固定开设有三号卡槽,所述防洪板另一侧中部一体成型有三号卡座,所述三号卡座和三号卡槽相互配合,所述防洪板表面一体成型有弧形阻浪板,且弧形阻浪板共设置有多组,通过一号卡座和一号卡槽相互咬合,可对防洪板上下进行拼接,二号卡座和二号卡槽咬合在一起,三号卡槽和三号卡座咬合在一起,从而可实现对防洪板的快速拼接,且卡座和卡槽相互咬合的方式进行拼接,可有效提升防洪板拼接处的连接强度,安装和拆卸更加的便捷,防洪板底部均一体成型有底板,底板下表面通过固定座与地锚顶部的连接座进行螺纹连接,地锚底部较尖,可轻松的插进泥土中,并通过旋转压盘,使压盘位于地锚上的锚杆上,安装者将压盘埋进泥土中,从而可增加地锚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对防洪板的安装强度,且通过万向球可使地锚的锚杆进行转动,从而可在不同的施工区域都可对防洪板进行快速的安装,洪水的水浪击打到防洪板上,通过弧形阻浪板可对水浪进行引导,使水浪沿着弧形阻浪板内壁前进,从而减少水浪对防洪板的冲击,可有效提升对防洪护坡的防洪效果,同时冲击到防洪板表面的洪水,通过排水口流进排水槽内,并由排水槽将洪水排进蓄洪区内,可有效避免洪水在沿着防洪板滑落时,下一组浪花对还未滑落的水冲击在一起,产生浪涌现象,可进一步的减少对防洪板的冲击,且通过网格板可对异物进行阻隔,避免异物阻塞排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防洪板表面固定开设有排水口,且排水口位于弧形阻浪板一侧,所述排水口表面固定安装有网格板,通过排水口可将冲上防洪板上的水排进排水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防洪板底部一体成型有底板,所述底板内腔设置有排水槽,且排水槽与排水口相连,通过排水槽可将洪水回流进蓄洪区内。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底部表面固定焊接有固定座,通过固定座可对地锚进行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底部螺纹连接有地锚,地锚通过连接座与固定座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地锚顶部活动连接有万向球,所述万向球顶部固定焊接有连接座,且连接座和固定座相互配合,所述地锚表面螺纹连接有压盘,地锚底部较尖,可轻松的插进泥土中,并通过旋转压盘,使压盘位于地锚上的锚杆上,安装者将压盘埋进泥土中,从而可增加地锚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对防洪板的安装强度,且通过万向球可使地锚的锚杆进行转动,从而可在不同的施工区域都可对防洪板进行快速的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号卡座和一号卡槽相互咬合,可对防洪板上下进行拼接,二号卡座和二号卡槽咬合在一起,三号卡槽和三号卡座咬合在一起,从而可实现对防洪板的快速拼接,且卡座和卡槽相互咬合的方式进行拼接,可有效提升防洪板拼接处的连接强度,安装和拆卸更加的便捷,防洪板底部均一体成型有底板,底板下表面通过固定座与地锚顶部的连接座进行螺纹连接,地锚底部较尖,可轻松的插进泥土中,并通过旋转压盘,使压盘位于地锚上的锚杆上,安装者将压盘埋进泥土中,从而可增加地锚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对防洪板的安装强度,且通过万向球可使地锚的锚杆进行转动,从而可在不同的施工区域都可对防洪板进行快速的安装。

(2)、本实用新型洪水的水浪击打到防洪板上,通过弧形阻浪板可对水浪进行引导,使水浪沿着弧形阻浪板内壁前进,从而减少水浪对防洪板的冲击,可有效提升对防洪护坡的防洪效果,同时冲击到防洪板表面的洪水,通过排水口流进排水槽内,并由排水槽将洪水排进蓄洪区内,可有效避免洪水在沿着防洪板滑落时,下一组浪花对还未滑落的水冲击在一起,产生浪涌现象,可进一步的减少对防洪板的冲击。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板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地锚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洪板;2、一号卡座;201、一号卡槽;202、二号卡座;203、二号卡槽;204、三号卡座;205、三号卡槽;3、弧形阻浪板;301、排水口;302、网格板;4、底板;401、排水槽;5、固定座;501、地锚;502、万向球;503、连接座;504、压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防洪护坡,包括防洪板1,所述防洪板1顶部一体成型有一号卡座2,所述防洪板1底部固定开设有一号卡槽201,所述一号卡槽201和一号卡座2相互配合,所述防洪板1一侧两端均一体成型有二号卡座202,所述防洪板1另一侧固定开设有二号卡槽203,所述二号卡槽203和二号卡座202相互配合,所述防洪板1一侧中部固定开设有三号卡槽204,所述防洪板1另一侧中部一体成型有三号卡座205,所述三号卡座205和三号卡槽204相互配合,所述防洪板1表面一体成型有弧形阻浪板3,且弧形阻浪板3共设置有多组,通过一号卡座2和一号卡槽201相互咬合,可对防洪板1上下进行拼接,二号卡座202和二号卡槽203咬合在一起,三号卡槽204和三号卡座205咬合在一起,从而可实现对防洪板1的快速拼接,且卡座和卡槽相互咬合的方式进行拼接,可有效提升防洪板1拼接处的连接强度,安装和拆卸更加的便捷,防洪板1底部均一体成型有底板4,底板4下表面通过固定座5与地锚501顶部的连接座503进行螺纹连接,地锚501底部较尖,可轻松的插进泥土中,并通过旋转压盘504,使压盘504位于地锚501上的锚杆上,安装者将压盘504埋进泥土中,从而可增加地锚501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对防洪板1的安装强度,且通过万向球502可使地锚501的锚杆进行转动,从而可在不同的施工区域都可对防洪板1进行快速的安装,洪水的水浪击打到防洪板1上,通过弧形阻浪板3可对水浪进行引导,使水浪沿着弧形阻浪板3内壁前进,从而减少水浪对防洪板1的冲击,可有效提升对防洪护坡的防洪效果,同时冲击到防洪板1表面的洪水,通过排水口301流进排水槽401内,并由排水槽401将洪水排进蓄洪区内,可有效避免洪水在沿着防洪板1滑落时,下一组浪花对还未滑落的水冲击在一起,产生浪涌现象,可进一步的减少对防洪板1的冲击,且通过网格板302可对异物进行阻隔,避免异物阻塞排水口301。

所述防洪板1表面固定开设有排水口301,且排水口301位于弧形阻浪板3一侧,所述排水口301表面固定安装有网格板302,通过排水口301可将冲上防洪板1上的水排进排水槽401内。

所述防洪板1底部一体成型有底板4,所述底板4内腔设置有排水槽401,且排水槽401与排水口301相连,通过排水槽401可将洪水回流进蓄洪区内。

所述底板4底部表面固定焊接有固定座5,通过固定座5可对地锚501进行安装。

所述固定座5底部螺纹连接有地锚501,地锚501通过连接座503与固定座5进行连接。

所述地锚501顶部活动连接有万向球502,所述万向球502顶部固定焊接有连接座503,且连接座503和固定座5相互配合,所述地锚501表面螺纹连接有压盘504,地锚501底部较尖,可轻松的插进泥土中,并通过旋转压盘504,使压盘504位于地锚501上的锚杆上,安装者将压盘504埋进泥土中,从而可增加地锚501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对防洪板1的安装强度,且通过万向球502可使地锚501的锚杆进行转动,从而可在不同的施工区域都可对防洪板1进行快速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一号卡座2和一号卡槽201相互咬合,可对防洪板1上下进行拼接,二号卡座202和二号卡槽203咬合在一起,三号卡槽204和三号卡座205咬合在一起,从而可实现对防洪板1的快速拼接,且卡座和卡槽相互咬合的方式进行拼接,可有效提升防洪板1拼接处的连接强度,安装和拆卸更加的便捷,防洪板1底部均一体成型有底板4,底板4下表面通过固定座5与地锚501顶部的连接座503螺纹连接,地锚501底部较尖,可轻松的插进泥土中,并通过旋转压盘504,使压盘504位于地锚501上的锚杆上,安装者将压盘504埋进泥土中,从而可增加地锚501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对防洪板1的安装强度,且通过万向球502可使地锚501的锚杆进行转动,从而可在不同的施工区域都可对防洪板1进行快速的安装,洪水的水浪击打到防洪板1上,通过弧形阻浪板3可对水浪进行引导,使水浪沿着弧形阻浪板3内壁前进,从而减少水浪对防洪板1的冲击,可有效提升对防洪护坡的防洪效果,同时冲击到防洪板1表面的洪水,通过排水口301流进排水槽401内,并由排水槽40将洪水排进蓄洪区内,可有效避免洪水在沿着防洪板1滑落时,下一组浪花与还未滑落的水冲击在一起,产生浪涌现象,可进一步的减少对防洪板1的冲击,且通过网格板302可对异物进行阻隔,避免异物阻塞排水口30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工程防洪护坡,包括防洪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板(1)顶部一体成型有一号卡座(2),所述防洪板(1)底部固定开设有一号卡槽(201),所述一号卡槽(201)和一号卡座(2)相互配合,所述防洪板(1)一侧两端均一体成型有二号卡座(202),所述防洪板(1)另一侧固定开设有二号卡槽(203),所述二号卡槽(203)和二号卡座(202)相互配合,所述防洪板(1)一侧中部固定开设有三号卡槽(204),所述防洪板(1)另一侧中部一体成型有三号卡座(205),所述三号卡座(205)和三号卡槽(204)相互配合,所述防洪板(1)表面一体成型有弧形阻浪板(3),且弧形阻浪板(3)共设置有多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洪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板(1)表面固定开设有排水口(301),且排水口(301)位于弧形阻浪板(3)一侧,所述排水口(301)表面固定安装有网格板(3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洪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板(1)底部一体成型有底板(4),所述底板(4)内腔设置有排水槽(401),且排水槽(401)与排水口(30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洪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底部表面固定焊接有固定座(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洪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5)底部螺纹连接有地锚(5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洪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锚(501)顶部活动连接有万向球(502),所述万向球(502)顶部固定焊接有连接座(503),且连接座(503)和固定座(5)相互配合,所述地锚(501)表面螺纹连接有压盘(50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防洪护坡,包括防洪板,所述防洪板顶部一体成型有一号卡座,所述防洪板底部固定开设有一号卡槽,所述一号卡槽和一号卡座相互配合,所述防洪板一侧两端均一体成型有二号卡座,所述防洪板另一侧固定开设有二号卡槽,所述二号卡槽和二号卡座相互配合,所述防洪板一侧中部固定开设有三号卡槽,所述防洪板另一侧中部一体成型有三号卡座,所述三号卡座和三号卡槽相互配合,所述防洪板表面一体成型有弧形阻浪板。在发生洪水时,洪水形成的速度较快,本装置可快速进行安装,且安装强度高,可有效避免防洪护坡在洪水的冲击下损坏,且通过弧形阻浪板可减缓洪水对防洪护坡的冲击力,将进一步减少对防洪护坡的冲击。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海涛
技术研发日:2020.08.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