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生态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2-21  86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利生态墙。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减少边坡水土流失,加固边坡结构,水利生态墙的建造广受关注。公开号为cn209025043的专利文献提供一种水利生态墙,通过混凝土层、砂垫层、砖块层对生态墙进行加固加强,避免水流冲刷造成生态墙损坏,同时通过耐腐蚀层和由耐腐蚀材质铺设成的砖块层降低水流渗透时对内部结构形成腐蚀,从而提高生态墙的使用寿命。然而,上述专利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雨水收集和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生态墙,该水利生态墙能够在加固边坡的同时利用雨水美化边坡环境,并可较大程度地收集多余的雨水,在生态墙缺水的情况下利用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喷洒,节约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利生态墙,包括坡体和坡面,雨水收集机构,以及多个沿坡面从上而下设置的生态结构单元;生态结构单元包括从上而下浇筑于坡面的混凝土网格,以及种植槽;种植槽开设有用于与雨水收集机构连接并连通的连通孔;雨水收集机构包括雨水收集箱、抽水管道、多根集雨管道和洒水组件;多根集雨管道一一对应地连接于连通孔;集雨管道的一端与连通孔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雨水收集箱连接并连通;抽水管道的一端与雨水收集箱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洒水组件连接;洒水组件设置于坡体的上方;洒水组件包括多个洒水喷头;洒水喷头的喷嘴朝向坡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种植槽沿坡面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种植槽内设置有网格。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网格的边沿与种植槽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种植槽具有与坡面连接的侧壁;多个连通孔开设于侧壁;雨水收集箱埋设于坡体。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侧壁沿坡面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连通孔沿侧壁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洒水组件还包括水泵和条形的分水连接件;抽水管道远离雨水收集箱的一端于水泵连接并连通;分水连接件与水泵连接并连通;分水连接件沿坡面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洒水喷头与分水连接件连接并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洒水喷头沿分水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利生态墙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利生态墙,包括坡体和坡面,雨水收集机构,以及多个沿坡面从上而下设置的生态结构单元;根据上述生态结构单元和雨水收集机构各自的结构设计,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的设计,得到的水利生态墙,不仅能够很好地加固边坡,且能够充分地利用雨水滋养绿化成,多余的雨水能够通过生态结构单元和雨水收集机构较大程度被收集,并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加以利用,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利生态墙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利生态墙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种植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标:10-水利生态墙,110-坡体,120-坡面,130-雨水收集机构,140-生态结构单元,141-混凝土网格,142-种植槽,143-网格,144-侧壁,145-连通孔,131-雨水收集箱,132-抽水管道,133-集雨管道,134-洒水组件,1341-水泵,1342-分水连接件,1343-洒水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生态墙10,请参阅图1-3,该水利生态墙10包括坡体110和坡面120,雨水收集机构130,以及多个沿坡面120从上而下设置的生态结构单元140。

其中,生态结构单元140包括从上而下浇筑于坡面120的混凝土网格143141,以及种植槽142。考虑到雨水的长期浸泡会对植物的根系损坏,造成烂根等现象,在本实施例中,种植槽142用于种植水生植物。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固定住水生植物,种植槽142内设置有网格143,且网格143的边沿与种植槽142的内壁(图中未标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种植槽142沿坡面120的长度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种植槽142具有与坡面120连接的侧壁144,侧壁144沿坡面120的长度方向设置。侧壁144开设有用于与雨水收集机构130连接并连通的连通孔14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通孔145设置于网格143的上方,以确保网格143下方的雨水能够保留在种植槽142内,避免水生植物缺水。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连通孔145沿侧壁144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以确保种植槽142内多余的雨水能够高效快速地进行收集,尽量减少雨水溢出种植槽142。

雨水收集机构13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雨水收集机构130包括雨水收集箱131、抽水管道132、多根集雨管道133和洒水组件134。

具体地,雨水收集箱131埋设于坡体110。多根集雨管道133一一对应地连接于连通孔145。集雨管道133的一端与连通孔145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雨水收集箱131连接并连通。抽水管道132的一端与雨水收集箱131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洒水组件134连接。雨水收集机构130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减少空间占用。

在本实施例中,洒水组件134设置于坡体110的上方。洒水组件134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进一步地,洒水组件134包括水泵1341、条形的分水连接件1342和多个洒水喷头1343。其中,抽水管道132远离雨水收集箱131的一端与水泵1341连接并连通,分水连接件1342与水泵1341连接并连通。分水连接件1342沿坡面12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洒水喷头1343与分水连接件1342连接并连通。洒水喷头1343的喷嘴(图未示)朝向坡面12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坡面120洒水均匀,多个洒水喷头1343沿分水连接件1342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水利生态是这样使用的:下雨水,雨水可直接落入混凝土网格143141对网格143内的绿化进行滋养,并同时落入种植槽142中,多余的雨水也会从混凝土网格143141在斜坡作用下流入种植槽142中,当种植槽142中的雨水达到连通孔145时,会由连通孔145流入雨水收集箱131进行收集。当需要利用雨水收集箱131中的雨水时,打开水泵1341,将雨水收集箱131中的雨水通过抽水管道132抽入分水连接件1342中并通过洒水喷头1343洒向坡面120,维持坡面120的水土平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提供的水利生态,该水利生态墙10能够在加固边坡的同时利用雨水美化边坡环境,并可较大程度地收集多余的雨水,在生态墙缺水的情况下利用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喷洒,节约资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生态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坡体和坡面,雨水收集机构,以及多个沿所述坡面从上而下设置的生态结构单元;

所述生态结构单元包括从上而下浇筑于所述坡面的混凝土网格,以及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雨水收集机构连接并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雨水收集机构包括雨水收集箱、抽水管道、多根集雨管道和洒水组件;多根所述集雨管道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连通孔;所述集雨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连通孔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雨水收集箱连接并连通;所述抽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雨水收集箱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洒水组件连接;所述洒水组件设置于所述坡体的上方;所述洒水组件包括多个洒水喷头;所述洒水喷头的喷嘴朝向所述坡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沿所述坡面的长度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内设置有网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利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的边沿与所述种植槽的内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具有与所述坡面连接的侧壁;多个所述连通孔开设于所述侧壁;所述雨水收集箱埋设于所述坡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利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沿所述坡面的长度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利生态墙,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通孔沿所述侧壁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组件还包括水泵和条形的分水连接件;所述抽水管道远离所述雨水收集箱的一端于所述水泵连接并连通;所述分水连接件与所述水泵连接并连通;所述分水连接件沿所述坡面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洒水喷头与所述分水连接件连接并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利生态墙,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洒水喷头沿所述分水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利生态墙。该水利生态墙,包括坡体和坡面,雨水收集机构,以及多个生态结构单元;生态结构单元包括混凝土网格和种植槽;种植槽开设连通孔;雨水收集机构包括雨水收集箱、抽水管道、多根集雨管道和洒水组件;集雨管道的一端与连通孔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雨水收集箱连接并连通;抽水管道的一端与雨水收集箱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洒水组件连接;洒水组件设置于坡体的上方;洒水组件包括多个洒水喷头;洒水喷头的喷嘴朝向坡面。该水利生态墙能够在加固边坡的同时利用雨水美化边坡环境,并可较大程度地收集多余的雨水,在生态墙缺水的情况下利用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喷洒,节约资源。

技术研发人员:杨权;李鑫;何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蜀水生态环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987.html